Yahoo Webbsökning

Search results

  1. 杭埠河 ,古称 龙舒水 、 南溪 、 前河 、 巴洋河 ,是 巢湖水系 的干流。. 发源于 安庆市 岳西县 大别山区 的猫耳尖,岳西县境内称姚家河,流入 六安市 舒城县 后称晓天河,出 龙河口水库 后始称杭埠河,于 合肥市 肥西县 三河镇 东入巢湖。. 习惯 ...

  2. Hangbu He (kinesiska: 杭埠河) är ett vattendrag i Kina. [1] Det ligger i provinsen Anhui, i den östra delen av landet, omkring 40 kilometer sydväst om provinshuvudstaden Hefei. Genomsnittlig årsnederbörd är 1 566 millimeter.

  3. en.wikipedia.org › wiki › Hangbu_RiverHangbu River - Wikipedia

    The Hangbu (Chinese: 杭埠河) is a river of Feixi County, Anhui province, China. It originates o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Dabie Mountains and is the largest of 33 tributaries of Lake Chaohu. The river flows into its western bank in a northeasterly direction and flows through the township of Sanhe.

  4. baike.baidu.com › item › 杭埠河杭埠河_百度百科

    • 概览
    • 干流概况
    • 水文特征
    • 主要支流
    • 治理开发
    • 流域概况

    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

    杭埠河,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古称龙舒水、南溪,清代称前河、巴洋河。1949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定名为杭埠河。杭埠河以晓天河为上源,出岳西县境大别山区的猫耳尖(海拔1415米)东麓,流经安庆市的岳西县、六安市的舒城县,合肥市的庐江县、肥西县,在三河镇注入巢湖。全长为145千米,流域面积3064平方千米。流域内有著名的杭埠河灌区及龙河口水库。有较好的灌溉和航运效益。

    河道走向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因在安徽省舒城县东南,亦称南溪,清光绪《舒城县志》称前河。1949年,以其下游重要集镇杭埠改称杭埠河。 古籍旧志均称源出岳西县井园(孤井园),实则源出岳西县同安寨西侧石关的猫耳尖。东北流经主簿源西合龙井河水,又北流至姚西,纳西河水,向北入舒城县查湾与源出岳西县境枫香坳的查水河汇合。东流至晓天镇,有双河自南向北流入,折北有石皂、救母河从西汇入,折东经小河口、右汇山七里河,曲折流向东北,于碎石滩进入龙河口水库,此段习惯称晓天河。库区内汇滑水河、河棚河(乌沙河)。出水库东北流经九井寺有九井河入,折东龙潭河在右岸入,左岸始有堤防,过七门堰,再条经新街、干汊河,再东北流过马家河口至白马垱,右岸南港河入,左岸在合兴垱有朱槽沟与丰乐河贯通,东行经周公渡有清水河从南汇入,过将军垱后折北,经钱大山,折东经杭埠后,进入庐江县的广寒、王氏六渡,折北至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与丰乐河汇合,向东流经大潭湾、北闸,注入巢湖。全长为145千米,流域面积3064平方千米。

    河道变迁

    1883年(光绪九年)之前,杭埠河水自王四六渡分洪,主流入南河下白石天河入巢湖,支流入三河镇内与丰乐河汇流;光绪九年大水,丰乐河在三河镇西小桥被漂浮物阻滞,冲毁堤埂,沿下游圩口冲出一条水道,入新河所在的后河,使得河道直入巢湖(一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县令蒋鹤鸣募北乡、在乡民夫,复开前河,以便水运,自龙王垱至新河口,全长70里,掘宽2~3丈不等,深8~12尺,历时3个月完成。自此县河复通舟楫。见《舒城县志·大事记》)。

    杭埠河在龙河口水库以上为山区,落差大,多岩石,卵石河床,河宽80~200米;龙河口以下为平畈,落差小,多砂质河床,河宽120~300米;王氏六渡至三河镇,原堤距不足100米,河底宽仅50米。由于上游积水面积大,中下游河道弯曲狭窄,泄洪不畅,经常水患成灾。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改道。民国3年(1914年)龙河口洪峰流量达6400立方米/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兴建龙河口水库,1969年山洪,入库流量高达10320立方米/秒。中下游河道经多次整治,将军垱至大潭湾段泄洪能力达到1960立方米/秒,大潭湾以下为2700立方米/秒。

    丰乐河古称桃溪,清代称后河,又名界河。全长117.5千米,流域面积2080平方千米。有南、北、中三源,均出六安市境。南源张母桥河,又名小界河,源出大山寨骑马岗,北东流至东河口与源出嵩寮岩抱儿岭的东来水汇合,东流至将军山渡槽至龙嘴。北源思古潭河,源出小椿树岗,汇集中店、小华山、龙穴山江淮分水岭东侧及南侧的坡水,东流至双河镇。中源陈家河又名张店河、马棚河,源出凤凰台的驻马尖与横塘岗的豪猪岭,在张家店汇合,过打山渡槽,东流至双河镇与思古潭河汇合后,再东流至龙嘴与张母桥河汇合,至此,丰乐河三源合一。龙嘴为六安、舒城、肥西三县交界点,历史上三县均无堤坝,洪水漫滩而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下游两岸陆续筑堤防洪,迫使水位抬高,洪涝灾害出现仍较频繁。过龙嘴再东流,过桃溪大桥至三河镇,原在此与杭埠河汇合,后向东延伸至大潭湾汇合,注入巢湖。

    姚家河,源出岳西县石关乡界岭头,流向东北,在姚河下进入舒城县境。是一条典型山谷河流。境内长35千米。50年代以前,沿河民间多自建水力鼓碓,加工木粉与粮食。属杭埠河支流。

    找母河,发源于霍邱县西南齐王庙,流经六安市的庙庄到河口集南,河长35千米,流域面积160平方千米,河道坡降0.94‰。

    山七里河,发源于舒城县南的屋脊山,流经人形地~何家老庄,河长20千米,流域面积103平方千米,河道坡降7.3‰。

    河棚河,原名乌沙河,发源于舒城县西南山区黄土关和花岩山西北麓。经安菜、小街,至和平村合冯河,东行至双河口汇余河,到朱黄店合岚冲水,经河棚老街北折至新开岭,注入龙河口水库。全长32.5千米,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该河弯大、水急、滩多,河面宽度40~180米,通过最大流量1322立方米/秒,属季节性山河。本世纪70年代,分别在蟹子石、杜祠、和平、二河、关颈(井)、朱黄店、余塝、黄河等段,裁弯取直,筑堤修石罢,对发展粮食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龙潭河,发源于舒城县城冲乡花岩山大徽尖,东经龙眠冲,至王河合枫林冲水,过三道弯至姚家河乡胡畈合汤池河,经观音庵、阙店乡、杜店乡叶畈村入杭埠河,全长31.8千米,流域面积320.9平方千米。该河弯大、水急,两岸冲刷、河道淤塞严重,河面宽度50~250米,通过最大流量1810立方米/秒,属季节性山河。为减少灾害,1975年冬,城冲人民公社组织群众,在三道弯切小岭,计划挖土石60万立方米,造田300亩,由于工程艰巨,经费不继,遂中途而废。同时,在王河、汤池、胡畈、将军岭、杜店、叶畈等段,裁弯取直,筑堤砌石罢,降低河床,进行了局部治理。

    河道治理

    杭埠河舒城县境,河床比降上陡下缓,泥沙淤积,新街一带河床与地面齐平。钱大山河床1954年最低高程9.3米,最高11.2米,1956年最低高程10.15米,最高11.6米,平均增高0.615米。河内淤滩高于圩田,下游尾闾分叉,主河道逐渐束窄。干汊河、合兴荡、钱大山、三汊河等分洪道淤浅阻滞排洪,王氏六渡出口过水量不足300立方米/秒,七门堰以下堤防堤身矮小单薄,顶宽仅1米左右,经常溃堤成灾,河床变迁无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杭埠河上游山区开展治山治水治田相结合的试点,减少水土流失,下游以加埂保圩为重点,抵御洪水威胁。1954年冬在任家湾建庄台,开辟滞洪区,有计划地减轻河道排洪压力,并加固险工险段,疏浚钱大山,朱横沟等分洪河道。圩内打破行政界线,实行联圩并圩,增强抗灾能力。龙河口水库修建后,虽延缓洪水下泄,减轻杭埠河防洪压力,改善下游圩区防洪抗旱条件,但杭埠河上宽下窄,弯道多,中下游排洪能力低,影响制约龙河口水库充分发挥防洪灌溉效益,1969年大水时造成严重灾害。为根治杭埠河,1970年安徽省水利电力局组织六安、巢湖两专区及舒城、庐江、肥西三县讨论治理方案。1976年9月六安、巢湖两地区经过协商,决定先行整治将军荡至巢湖口一段河道,为日后根治杭埠河打下基础。 将军荡以下河道治理,选用20年防洪标准,整治措施为裁弯取直,退堤拓宽,扩大排洪量。实施标准为:将军荡至巢湖口治理后总长度为25900米,其中将军荡至广寒桥裁弯取直长5760米,舒城县境长2060米;河底高程将军荡为9.8米,广寒桥为6.9米。广寒桥至王氏六渡基本按老河道退建拓宽长5460米,王氏六渡至大潭湾裁弯取直长3810米,穿越舒城太平圩长1370米,经三河镇二龙街入庐江县沙荡圩。河底宽度将军荡至广寒桥宽90米,设计水位16.4米,流量为1960立方米/秒,广寒桥至王氏六渡宽100米,王氏六渡至大潭湾宽130米,设计水位13米,流量为2180立方米/秒。大潭湾至巢湖口宽190米,喇叭口为240米,设计水位10米,流量2900立方米/秒。由舒城、肥西、庐江三县分段负责施工,舒城县承担将军荡至三河镇二龙街段,长13300米,同年10月成立杭埠河治理工程指挥部,最高上工人数达8万人,至1977年4月完成首期土方工程,1978年4月竣工。 1979年3月,杭埠河治理转入续建配套和主河改道,兴建涵、闸、桥13座,排灌站7座,渡口3处和块石护岸6处,长2318米。1980年5月,肥西、庐江县承担工程全部完成。总计完成土方1523.5万立方米,石方100.8万立方米,混凝土方0.91万立方米。其中舒城县完成土方697万立方米,石方22.09万立方米,混凝土0.48万立方米。国家投资844.4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治理后,将军荡以下流量由500—800立方米/秒提高到1960立方米/秒。龙河口水库的兴利水位从64米提高到68.3米,调节库容从2.2亿立方米增加到4.6亿立方米。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埠河优质沙石资源成为舒城、合肥等地开采的重点,但是对砂石的大量开采,使中下游河床大幅度降低,有些地段河床已低于堤埂十几米以上,形成了陡坡险段,经不住洪水冲刷,造成河堤崩塌,酿成水灾。20世纪90年代开始,舒城县委、县政府加大管理力度,科学开采黄砂,并对已造成的陡坡险段,加砌块石护坡,将水灾隐患降低到最小程度。另外,由于河床降低,致使古七门堰无法引水,县政府于1997年投资500万元,在距古七门堰上游2.2千米处新建拦水坝一座,并新开2.2千米引水渠至古七门堰。

    灌溉工程

    历史上,舒城县不断开展治水活动,总结出“丘岗之水宜蓄,沙湾之水宜泄,浜河之水宜障”的经验。汉高祖七年(前200),羹颉侯刘信,鉴于“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的情况,于七门山下开凿七门堰,引龙舒水灌田8万余亩;在龙王庙开凿乌羊堰;在金鸡墩开凿片曹片责堰,共灌田3万余亩。东汉建安五年(200),扬州刺使刘馥整治疏浚了七门堰,灌溉面积扩大到15万亩。 杭埠河流域有著名的杭埠河灌区,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南,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地跨巢湖地区庐江和六安市舒城、六安两县。东濒巢湖之滨,西至打山渡槽南端,南毗菜子湖,北至丰乐河南岸。灌区控制面积1854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155万亩,近期为136.60万亩。其中庐江县61.7万亩,舒城县64.3万亩,六安县10.6万亩。 灌区由舒庐干渠和杭北干渠2大渠系构成,龙河口水库既是其水源工程,也是渠首工程。分别从水库的牛角冲和梅岭进水闸引水。原计划,杭北干渠的杭淠分干渠通过将军山、打山渡槽与淠杭干渠贯通,南水北调,将杭埠河灌区与淠河灌区连成一体。1981年对淠河灌区和杭埠河灌区的水资源及灌区面积重新分析平衡后,认为水量不足,难以满足本灌区农业用水需要。因而杭淠灌区已建沟通工程实际发挥效益不大。

    蓄水工程

    龙河口水库,建于舒城县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1958年11月开工,初期以县办为主。1961年4月停建,1965年10月复工续建,列入基建工程,1969年10月竣工。库区流域面积1111平方千米,占杭埠河流域大潭湾以上总面积1970平方千米的56.4%。总库容8.2亿立方米,底库容0.53亿立方米。 水库效益:防洪保护面积53万亩。建库前的1954年6月24日,日雨量118毫米,杭埠河龙河口流量2120立方米/秒,破圩成灾7万亩。建库后的1969年7月14日,日雨量216.5毫米,入库洪峰流量高达10320立方米/秒,仅下泄2150立方米/秒,大大减轻杭埠河的洪水负担。水库设计灌溉舒城、庐江、六安三县农田155万亩,实灌123万亩。1978年大旱,水库供水5.78亿立方米,105.9万亩农田丰收。养鱼水面4.5万亩,平均捕成鱼9.6万公斤。库内有航道6条,总长30千米,有运输船15只。

    水文气候

    流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6.3摄氏度;日均平均气温0摄氏度以上的平均天数341天;一般11月10日初霜,3月30日终霜,无霜期天数224天。依龙河口水库水文站监测资料分析,杭埠河水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水质Ⅱ~Ⅲ类。

    地貌特征

    流域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地、丘陵、平原的地貌单元特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为为低、中山地区,高程500~1000米(最高峰猪头尖1539米);深丘地区,高程100~500米;浅丘地区,高程50~100米;平原地区,高程50米以下(最低7米)。全流域山区占35.1%,丘陵区占53.6%,平原圩区占11.3%。

    历史文化

    杭埠河,被称为舒城的母亲河。沿岸历代居民在流域内繁衍发展,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根据舒城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成果资料,保留在杭埠河流域不可移动的文物就有160多处,占全县200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80%以上。其中如和岗、弯腰树、叶墩、张墩、西孤墩、神墩、摩旗墩、女人墩、西衖墩等新石器时期遗址,多为岗地型,属薛家岗文化;螺丝墩、棉絮墩、老鹅墩、船形墩等商周遗址,多属土墩型,具舒文化明显特征。 花城、黑虎城、亚夫城、寒塘城、盘龙城、周瑜城等古城址达8处之多。古七门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龙潭河边(古称鹊尾河)的“文翁故里”是西汉教育家、中原文化传播使者文翁的出生地;杭埠河(古称龙舒水)中游岸边的周瑜城是三国周瑜的故里。当年周瑜就是从这里走出舒城,辅佐孙氏,定鼎东吴。春秋山庄、龙眠山庄是北宋画家李公麟的隐居地。杭埠河边还有“金龟下东洋”“石潭松雨”“海会观鱼”“梅山晓烟”“龙眠毓秀”“牧马旧市”“龙眠孤渡”等景点。

  5. www.wikiwand.com › zh-cn › 杭埠河杭埠河 - Wikiwand

    杭埠河 ,古称 龙舒水 、 南溪 、 前河 、 巴洋河 ,是 巢湖水系 的干流。 发源于 安庆市 岳西县 大别山区 的猫耳尖,岳西县境内称姚家河,流入 六安市 舒城县 后称晓天河,出 龙河口水库 后始称杭埠河,于 合肥市 肥西县 三河镇 东入巢湖。 习惯上将 姚家河 段称为上游, 晓天河 段称为中游,杭埠河段称为下游。 上游、中游段主要流经大别山间的河谷,下游则穿梭于大别山外围的丘陵区和环巢湖平原。 [2] [3] [4] [5] Quick Facts 国家, 省/州/邦 ... Close.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南溪、前河、巴洋河,是巢湖水系的干流。

  6.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7. [1] . 中文名. 杭埠河. 別 名. 龍舒水 南溪. 所屬水系. 長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中部. 流經地區. 嶽西縣、舒城縣、廬江縣、肥西縣. 發源地. 嶽西縣境大別山區的貓耳尖. 河 長. 145 km. 流域面積. 3064 km². 河 口. 肥西縣三河鎮. 目錄. 1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河道變遷. 2 水文特徵. 3 主要支流. 4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灌溉工程. 蓄水工程. 5 流域概況. 水文氣候. 地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