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 Webbsökning

Search results

  1.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 安徽布政使司 ,是 中国 清朝 在其 安徽省 設立的 承宣布政使司 ,領今 安徽省 大部分地區(今 江苏 盱眙 、 江西 婺源 属于安徽, 萧县 砀山 属于江苏)。 明代 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 南直隸 )。 清初屬 江南省 ( 江南布政使司 ),隸屬於 兩江總督 、 江寧巡撫 。 顺治 二年(1645年),置 凤阳巡抚 及 安庐池太巡抚 ,兼理 操江 军务,属于 淮阳总督 。 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 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 安庆府 、 徽州府 、 宁国府 、 池州府 、 太平府 、 庐州府 、 凤阳府 、 淮安府 、 扬州府 九府,和 徐州 、 滁州 、 和州 、 广德州 四直隶州,驻 江宁府 。

  2. 2 aug. 2019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 安徽布政使司 ,是 中国 清朝 在其 安徽省 设立的 承宣布政使司 ,领今 安徽省 大部分地区(今 江苏 盱眙 、 江西 婺源 属于安徽, 萧县 砀山 属于江苏)。 明代 其地属南京直隶地区( 南直隶 )。 清初属 江南省 ( 江南布政使司 ),隶属于 两江总督 、 江宁巡抚 。 顺治 二年(1645年),置 凤阳巡抚 及 安庐池太巡抚 ,兼理 操江 军务,属于 淮阳总督 。 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

  3. 康熙六年(1667年), 江南分省 , 江南左布政使司 改设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由于当时, 省 并非 清政府 的法定行政单位,所以安徽省的建置是在此后逐步成型。 除源于安徽巡抚的“安徽”一名外,在 乾隆 时,源于安徽巡抚驻地—— 安庆府 的安庆省亦是官方文件中使用的省名之一 [7] 。 当时的省会 安庆府 境内有 皖山 、 皖水 ,即现今的 天柱山 和 皖河 ,春秋时曾被封为 伯国 ,称为“ 皖国 ”,故安徽简称“皖” [8] 。 历史. 史前.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在安徽生活。 位于 繁昌县 孙村镇 癞痢山的 人字洞遗址 是一处有争议的古遗址。 有学者认为人字洞遗址内的遗存年代为200万至260万年前,是亚洲最古老的人类遗址之一。

  4. 隸屬於 兩江總督 、 江寧巡撫 。. 康熙 五年, 江南右布政使 增领 扬州府 、 淮安府 和 徐州 ,左布政使则相应减少。. 因此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 安徽 、 江苏 两省十分接近。. 康熙六年1667年),右布政使分别改为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 ...

    • 概览
    • 沿革
    • 相关机构
    • 明代布政使司
    • 清代布政使司

    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

    承宣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

    明朝时承宣布政使的辖区是国家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词,所以在地名下加“等处” [1]。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为“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首长同秩同阶从二品。

    清朝沿袭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

    明朝

    承宣布政使司,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明朝时,承宣布政使司为国家一级行政区,其行政长官为承宣布政使,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 朱元璋攻下集庆之后自领江南行中书省;韩宋龙凤四年(1358年)在婺州设中书分省,之后每攻掠地方即设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变更地方行政区划,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裁撤行中书省主官行省平章政事与左右丞,将行省参知政事改为布政使,秩正二品;左右参政,从二品;改行省左右司为经历司。原行中书省职权至此分割为三,布政使司专责民政事务。承宣布政使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自此,承宣布政使司即取代行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南京(南直隶)不设承宣布政使司,由中书省直辖,故名“直隶”。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撤废中书省,京师及全国十二承宣布政使司直属于六部;布政使品秩改为从三品、参政从四品。十四年(1381年)增设左右参议,正四品;各布政使司增设布政使一人,成为左、右二布政使。十五年(1382年)设云南布政司。二十二年(1389年)定布政使为从二品。建文年间将布政使降为正三品,并裁减为各一人,明成祖恢复旧制。 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升格为“行在”。五年(1407年)设交趾布政司;十一年(1413年)设贵州布政司(布政使仅置一人)。 宣德三年(1428年)裁撤交趾布政司;全国除了北直隶、南直隶之外,定为十三布政使,通俗称为“两京十三省”。 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临时任制、军事性质的总督或巡抚,如无特别授权监理粮或监理刑名则不得干涉布政使、按察使的职权。自明初到正统年间,布政使司地位等同六部,一般布政使进入中央多为尚书、侍郎,而中央一般委任都察院都御史、御史等出任布政使;景泰后布政司地位下降,没有同六部授官的情形。

    清朝

    明朝灭亡后,沿袭明制。 顺治三年(1646年),各省仍置左、右布政使,贵州省不设右布政使;废除南直隶部院侍郎,置江南省左右布政使。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省,江南左布政使驻江宁、右布政使移驻苏州。 康熙二年(1663年)陕西省分省,陕西右布政使移驻巩昌治甘肃;七年湖广省分省,湖广右布政使移驻长沙治湖南。六年(1667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改陕西左布政使为西安布政使、右布政使为巩昌布政使;改湖广左布政使为湖北布政使、右布政使为湖南布政使;同时定制将每省两个布政使整合为一个布政使(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不分左右,为从二品,陕西仍为两人,称为“守道”。八年(1669年),直隶省设口北道度支使兼山西布政使衔;改西安布政使为陕西布政使、巩昌布政使移驻兰州为甘肃布政使。 雍正二年(1724年)直隶守道改为直隶布政使。 乾隆十八年(1753年)停止各省守道兼布政使、参政、参议衔。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回驻安庆,江苏布政使分为江宁布政使、苏州布政使;二十六年(1761年)二月定制驻江宁者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驻苏州者为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至清朝中叶共有十八布政使司,俗称“十八行省”或“内地十八省”。 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增设甘肃新疆布政使,驻迪化府。十三年(1887年)台湾建省,增设福建台湾布政使,驻台北府。 宣统二年(1910年)各省布政使司改设为财政公所,主官仍称布政使,废止经历以下各官职。

    明朝

    布政使司的主官为左右布政使,其下设有: 左右参政(员额不定),从三品;左右参议(员额不定),从四品。 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督粮道(一人,主要负责征收田赋)、督册道(人员不限,设立情况依据本布政司情况而定)、分守道(任意,主要负责向各府、直隶州传达、催办布政司的公事)。 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六品;都事一人,从七品。 照磨所:照磨一人,从八品;检校一人,正九品。 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提控案牍一人。 司狱司:司狱一人,从九品。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 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大使各一人,从九品;副使各一人。

    清朝

    布政使司的主官为左右布政使(康熙六年裁减一人),其下设有: 布政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非常置);左右参议,从三品(非常置)。 经历司:经历一人,正六品(江宁、苏州、湖南、甘肃不设);都事一人,从七品(福建、河南各一人) 照磨所:照磨一人,从八品(浙江、福建、四川、山西、甘肃各一人);检校一人,正九品(雍正二年裁)。 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康熙三十八年裁)。 库大使一人,正八品。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 宝源局大使一人,正九品(康熙三十八年裁)。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

    下辖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

    下辖六府、三直隶州、十六州、九十六县。

    直隶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保定府。 顺天府以外,下辖十一府、七直隶州、三直隶厅、九州、一厅、一百零四县。

    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江宁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江宁府。 下辖四府、二直隶州。 江苏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江宁府。 下辖八府、三直隶州、五厅、三州、六十二县。 [2] 安徽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安庆府。 下辖八府、五直隶州、四州、五十一县。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 下辖九府、十直隶州、六州、十二厅、八十五县。

  5. 维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 安徽布政使司 ,是 中国 清朝 在其 安徽省 设立的 承宣布政使司 ,领今 安徽省 大部分地区(今 江苏 盱眙 、 江西 婺源 属于安徽, 萧县 砀山 属于江苏)。 Quick Facts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简称安徽布政使司, 政府 ... Close. 明代 其地属南京直隶地区( 南直隶 )。 清初属 江南省 ( 江南布政使司 ),隶属于 两江总督 、 江宁巡抚 。 顺治 二年(1645年),置 凤阳巡抚 及 安庐池太巡抚 ,兼理 操江 军务,属于 淮阳总督 。 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

  6.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安徽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在其安徽省设立的承宣布政使司领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萧县砀山属于江苏)。